喜迎二十大 桑植晒变化系列报道之四:田野披锦绣 沃野绘新景
2022-10-22 15:06:36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韦芹 | 作者:张博          浏览量:36176

桑植融媒10月22日讯(记者  张博)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桑植儿女的奋进历程,进一步激励桑植儿女团结凝聚力量、奋斗开创未来,桑植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喜迎二十大 桑植晒变化》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桑植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以及取得的积极进展,充分展现桑植儿女以优异成绩和昂扬精神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实际行动。今天推出——田野披锦绣 沃野绘新景。

​十年发展,日新月异;十年变化,沧海桑田。金秋十月的湖南省桑植县,稻浪滚滚,柑橘满枝,丰收在望,一派生机勃勃、繁荣兴盛的动人风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桑植县农业农村局在桑植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平台升级,持续在固根基、育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上下功夫,高质量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桑植“三农”工作新篇章,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徐徐展开。

以农为本,农业生产有力推进

仓禀实、天下安。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年来,桑植县牢牢扛稳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坚持把抓好粮食稳产保供作为首要任务,稳步推进耕地抛荒治理工作, 严控粮食生产功能区“非农化”“非粮化”,坚决完成耕地抛荒治理任务;稳面积稳产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持续改善,2019-2022年度全县共完成建设任务13.31万亩,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保证了全县粮油生产持续丰收,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取得较好成效。

10月19日,在桑植县上洞街乡麻洛村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稻谷颗粒饱满,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成熟的水稻散发出阵阵稻香。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不一会儿,金黄的水稻被收割机吞进了“肚子”里,之后吐出的则是金灿灿的稻谷。麻洛村村支部书记向文学望着丰收景象,高兴地说道:“虽然今年遇到了高温干旱天气,但是在乡镇干部的帮助及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水稻的灌水,都比较到位、及时,影响也就较小,这不600亩的水稻都丰收啦,亩产能达到将近1000斤以上!”

据统计,今年全县计划完成粮食播种面积 58.5万亩、产量15.98万吨。上半年,全县已完成玉米播种19.1万亩、水稻栽插21万亩(其中优质稻6万亩)、小杂粮播种2万亩、大豆播种5.8万亩、花生3万亩,完成计划播种面积的100%。目前,全县夏季粮油已成功保收,秋粮也大面积收获,粮食生产有望完成目标,再获丰收。

“今年的粮食生产经历了多重考验,成绩来之不易。”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道:“一是经受了严重自然灾害考验,今年7月末至10初,全县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无有效降水,全县已达重度高温热害和重旱。”在此情况下,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抗洪抗旱,保证了夏粮的丰收。二是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疫情下,农业农村局的干部们也是及时和各个单位部门沟通协调,为农户打通堵点卡点,不误农时抓好粮食生产。”

产业为重,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是振兴乡村、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桑植县不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坚持“三叶两材”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突出“桑植白茶”“桑植大鲵”“桑植蜂蜜”等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巩固向好。

风吹茶浪、绿树红花、茶香四溢,4月桑植的各大茶园一片葱郁。伴随着采茶女的轻快歌声,新鲜的春茶被采摘下来,一片片叶子经过杀青、揉捻等工序,桑植白茶抢鲜上市。

芒种过后,盛夏将至,酷暑难耐,桥自弯镇瓜果园基地里的百亩果树却是绿荫遍野。走进基地,不同果树栽满山头,果子缀满枝头、长势喜人。6月至8月,黄桃、猕猴桃、蓝莓、水蜜桃等水果相继成熟,农户精挑细选后送往家中。

金秋九月,蓝天白云下的烟叶种植基地中人头攒动,欢声笑语在烟田飞扬,农民们正根据烟叶的大小、成熟度进行采摘、捆扎、搬运;烘烤房里,编烟、装炕,有条不紊,到处都是烟农们忙碌的身影。桑植烟叶因“浓香回甜,优雅细腻,醇厚透发,香韵丰富,甜润舒适,配伍性强”的“鲜明山地烟叶特色”,成为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烟叶原料的重要来源之一。烟叶也因此成为桑植县农民致富的“黄金叶”。

秋冬时分,八大公山镇的深山里,蜂农们正忙着采蜜。只见他们打开蜂箱,取出蜂隔、割皮、摇蜜,再用纱布过滤杂质,浓稠透亮、清香四溢的蜂蜜就得到了。经过“长途跋涉”,“桑植蜂蜜”走出深山销往全国各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纬30度黄金种植带,森林覆盖率超72%,流经全县的澧水河,构成桑植县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农民辛勤的耕作,孕育出桑植白茶、桑植大鲵、桑植蜂蜜、白石萝卜等特色农业产业,艳丽的产业之花,成为桑植农民致富的奠基石、乡村振兴的助力器。

生态为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就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桑植县农村农业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巩固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成效,取得较好成效,人民群众幸福度、满意度持续上升。

宜居集镇风姿绰约、秀美乡村星罗棋布。金秋十月,穿行在桑植县305省道上,双向两车道平坦整洁,远处重山叠翠,群峰迤逦,瑰丽壮阔。绘着白族特色水墨画的小房子一路相随,仿佛行驶在画中。下车走进刘家坪白族乡新阳村,在改厕示范现场,一座2立方米的缠绕型玻璃钢整体式化粪池映入眼中。崭新的水泥盖、标识牌、三格井盖、人工湿地、干净整洁的空地。臭味消失了,整体环境变漂亮了。

“现在政策相当好,环境卫生好,路、电、水都通了,最近在着重建设农村,房前屋后帮我们修整,连厕所都给大伙儿修得漂漂亮亮,我们住在村子里,别提有多舒服了,政府真正是在替老百姓办好事、办大事!”刘家坪白族乡新阳村村民梅世方望着大变样的村子,感叹着政府的好政策。

近年来,桑植县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项,落实应用低镉品种等综合治理技术,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目标任务;因村制宜抓整治,分类实施抓推进,点面结合抓覆盖,推进“千村美丽、万村整治”行动,全面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一审:秦福  二审:杨明  三审:吴明波)

责编:韦芹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时政报道
视听桑植
时政报道

  下载APP